国际教育科技人才联动3377体育app发展态势

  新闻资讯     |      2025-01-16 07:09

  从历史经验看,教育、科技3377体育app、人才在世界主要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战略性、支撑性作用,三者的有机融合更为各国打造世界主要科学中心、世界重要人才中心提供了强大引擎。当前,面对全球化竞争的新形势,各国对教育、科技、人才事业一体推进给予了更深关注,在科教联动、产教联动、产才联动等方面采取了多样化的策略,逐渐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加强创新驱动的顶层设计。法国通过将高等教育和研究创新部门改组融合,实行“大部委”制来统领科技创新和教育人才。美国科技管理体制多元、分散,缺乏一个统一的科技部门,由政府科学顾问机构、行政部门或下属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相关非营利组织组成三方决策集团,构建联通学术界、工业界的组织流程和政策执行体系。新加坡国家总体研发的战略决策和指挥由总理亲自挂帅,其国家研发体系主要由贸工部负责的以任务为导向的研发和教育部负责的以学术和调研为导向的研发构成。政府还成立了“研究、创新和企业理事会”“国家研究基金会”两个科技创新机构,为政府研究和制定国家的研发创新政策提供咨询。此外,新加坡还在相关职能部门下设置了法定机构,各司其职,推动科技创新。

  统筹规划科研创新布局。各国积极推动跨层级跨部门跨领域组织协调,超常规聚集资金、人才、场所等要素保障,推动构建更加行之有效的集成创新体系。在美国,无论是其国家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还是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卫生院等资助机构,都是把教育、科技、人才置于同一个规划体系下予以推动。国家科学基金会不仅资助理科、工程、生命健康和技术科学研究,还资助经济科学与社会行为研究、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研究。美国成立专门机构与技术中心,统筹产学研,完善有组织科研建制。在国家科学和技术基金会设立技术与创新部门,兼顾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的战略项目顶层设计。2023年10月,美国公布了31个区域技术和创新中心,用于支持各地科研能力的提升,弥合区域经济发展和创新差距,挖掘国家创新体系新活力。

  提升基础教育的科技素养。在基础教育阶段,各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重心下移,注重加强STEM教育。美国成立国家数学、科学和技术特色中学联合体,设立科技高中,开设STEM相应的特色研究性课程,如机器人、量子力学、免疫学课程等。美国同样加大普通高中STEM学生培养比例,改革教学与考评制度,更侧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与评价。新加坡在科教融合方面一直走在全球前列,其政府在K-12年级开设了STEM课程,并开始引入人工智能教育,将数字化深度融入教育环节,形成新的发展动能与优势。2024年10月,新加坡公布了“Smart Nation 2.0”(智慧型国家2.0)计划,提出要不断扩大技术技能教育,为数字经济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一战略将进一步推动新加坡的科创教育。日本在中小学设置超前培养STEAM(是对STEM教育内涵的扩展,A指文化艺术相关的Art)教育的辅导员,高中聘请大学教授针对STEAM领域授课。日本还实施了高中至大学五年一贯制项目“超级科学高中”,开发特色数理教学课程,与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合作授课,支持该类高中学生毕业后直接申请硕士。

  3377体育平台

  推动高等教育培养综合型人才。在高等教育阶段,各国大力支持关键领域教育,为前沿科技创新直接输送人才。美国建立大学创新技术中心、跨学科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为研究型大学在关键领域的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指导和资金、人才支持。推动研究型大学课程改革,发展交叉学科教育,培养学生广泛的学科专业知识。专为STEM学生与关键技术学生提供每年约10亿美元的奖学金资助。新加坡高等教育注重工学结合,发挥高校特色,培养人才跨学科和综合性的核心素养。如新加坡理工大学以工程设计教育模式见长,鼓励全校学生以毕业设计替代毕业论文完成学业,提倡多学科融合设计毕业作品。

  打造政企校联动共同体。美国、日本设立产学研合作支持计划,如“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产学合作开发创新平台计划”等,推动政府、高校院所、企业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日本各区域创新集群成立统一的协调机构,由都、道、县政府及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组成,进行策划项目、制定政策、推进宣传、监督审查等。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以校企政融合“教学工厂”模式为特色,注重政府和企业参与学生本科全阶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欧盟致力于强化教育体系与产业需求的对接,与众多全球知名企业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如持续推进实施欧洲研究和创新框架计划,通过项目合作形式促进企业和学术界之间的互动,支持产学研结合3377体育app。

  以科技产业为基础建设创业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德国慕尼黑大学、剑桥大学等国际顶尖大学形成战略联盟,与当地科技产业密切合作,共设高级材料与纳米系统、化学制药工程、计算工程、管理学等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工科、商科双学位项目,赋予人才多元化专业、国际化视野的科技创新学习经历。各创业型大学鼓励优秀本科生到硅谷、费城生物制药中心、斯德哥尔摩医药中心等创业中心的高科技初创公司进行全职实习。

  创新集聚型产学研联动机制。日本以一流研究型大学为轴心,集聚科研机构和企业,整体形成科技城与高新技术园区,既能使高校及时掌握企业需求与市场动向,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又能促进产学研三方科研成果的共享。如筑波大学科学城以教育集群辐射形成科技和产业集群,有效推动了科技的发展。美国硅谷、英国的剑桥科技园也是分别依托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有效链接高校与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高新技术产业孵化等。

  发挥中介机构载体集成功能。各国积极创设高效能转化通道,强化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宏观层面,美国成立国家技术转让中心和联邦实验室技术转让联合体,为地方提供数据信息、资金支持、交流平台和咨询服务等。中观层面,设置地方(州)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地方大学与企业间的信息沟通与产业置换。微观层面,科技中介协会、大学内部及衍生科技中介机构与民办科技中介公司多方助力成果转化。日本政府牵头成立“产学协作委员会”“产学协作中心”“科技信息中心”等,协助技术评估、产权交易、法律咨询,促进高校与企业信息沟通与资源共享,缩短科研成果转化周期。日本高校被要求设立产学研合作办公室,推行以该办公室为媒介的校企合作模式。德国高校普遍建立了专业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同时还有许多市场化的独立科技成果转化机构。

  依托国际力量驱动形成产业创新生态。目前,全球有7000家跨国企业在新加坡设立机构,其中60%的企业设立了区域或国际总部。借助跨国公司便利条件,新加坡着力推动开放式创新,为本国链条式产业集群建设提供创新力量。如人工智能企业澎思科技在新加坡成立研究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等重量级机构签订AI创新战略合作,共建新加坡AI产业创新生态。

  前瞻制定精准引才规划。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面向“产业需求”靶向引才在推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越发凸显,已经成为各国抢占先机、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2022年12月,白宫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颁布《太空服务、装配与制造实施计划》,订单式招纳太空碎片清理3377体育app、卫星生产制造等新领域人才,以解决太空新兴领域人才匮乏问题。

  激发科技地理空间人才集聚效应。美国通过鼓励各州和地区实施产才融合的区域发展战略,提供激励措施吸引高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落户特定区域,如波士顿128号公路、加州101公路(硅谷)等创新集群,引导人才服务产业发展。新加坡科学园拥有几百家跨国公司和实验室,靠近新加坡理工大学、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新加坡科廷大学等多所高校院所,将科技公司与周围高校、科研机构聚集在一起,围绕核心科技研发组成区域联盟,形成科技人力资本的虹吸效应。

  多措并举吸引国际高端人才。新加坡建立“联系新加坡”网络,在全球范围设立办公室,改革就业准证制度,推出“顶级专才准证”和“科技准证”,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英国科学、创新与技术部2023年发布《科学技术框架》,指出建立高技能签证系统,吸引全球各职业领域的优秀人才。 日本实施“世界顶级科学研究中心计划”,研究中心人数必须在100人以上,且30%以上必须为外籍人才,资深研究员20%以上必须是外籍专家。法国于2024年5月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9家“人工智能培训和研究卓越中心”,以高国际知名度、高质量培训吸引国际顶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