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的培养让我现在无比接近自己的梦想!”4年前,来自电子科技大学英才实验学院的学生冀宗朋像大多数热血青年一样,怀揣着科技报国的梦想走进大学校园。如今,在扎实学习和科研的积累下,他已获得北京大学有关院士团队的直博资格,从事碳基芯片设计方向的研究。从“新生小白”到“科研新秀”,冀宗朋的成长背后,所在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他的科研之路“保驾护航”。
近年来3377体育平台,电子科技大学英才实验学院(未来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英才学院”)瞄准国家未来科技发展所需,深入贯彻知识、能力、素养三螺旋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学生知识集成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创新思维的培养,构建起“课程教学+科研训练+科创竞赛”三条主线交叉融合的本科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打造出一方专注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试验田”。
“刘院长,我从小就向往浩瀚星空,未来想走进航空航天领域,专注于空天先进动力技术方向的研究,您看我的培养计划该怎么定?”英才学院2022级学生覃楷钧向英才学院院长刘爽发问。
这是前不久发生在英才学院“专业选择及自主设计培养方案”宣讲会上发生的一幕,覃楷钧如愿得到了培养方案:既有“飞行器力学基础”等航空航天方向基础课程,也有航宇先进动力技术研究方向必要的专业课程。
2024年3月至6月,英才学院全面推进学生自主设计个人培养方案,将“一生一案”个性化培养模式落地实施。刘爽介绍,培养方案以“基础扎实+专业选择+研究交叉”为培养特色,面向院内2022级大二本科生开放申请,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专业、自主设计培养方案、自主探索科研训练。
面对学生有志于探索“高精尖”细分领域的需求,此项培养计划同样可以让学生“吃饱吃好”。经过2年多的学习3377体育平台,英才学院2022级学生陈宇翔对量子力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他向学院提出了“量子物理”方向的培养方案申请。随后,学院为他设计了以物理学基础为主、聚焦四大力学的核心课程方案。
“举措进一步优化了学院的培养优势,从机制上最大限度地尊重和支持同学们的个人兴趣发展。”英才学院负责教学管理与研究工作的教师张进说。据了解,从学院召开政策宣讲、咨询指导,学生征求导师和专家意见申请制定方案,再到组织专家评审、多轮交流修订,改革以来,学院共收到103名学生申请,62名同学通过“自主设计培养方案”,开启课程修读,为专业兴趣发展“圆梦”。
“‘学’不仅仅是学习,还是学术、科研。”张进说,扎实的科研训练是英才学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中之重”。学院构建起分阶段“看科研、做科研、强科研、深科研”科研训练体系,与课程改革深度融合3377体育平台。
大一期间,学院邀请校内青年专家担任学生“成长导师”,带领新生走进重点实验室,开展“看科研”观摩交流活动;大二到大四则设置“基础科研训练I”“综合科研训练”等必修课程进入培养方案,全体学生可自由选择科研导师,连续3年开展递进式科研训练。
近年来,学院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为学生搭起“科研之桥”。比如,在学院开设的“科研导师咨询交流会”现场,校内各科研团队教授支起“小桌板”,推出特色科研“摊位”,分享研究方向。同时,学院与校内外院士团队、中国科学院等学术团队开展学生科研训练合作,与北大、清华相关研究机构等建立联合培养基地。
如何激发学生的科创动力?英才学院以科创竞赛及院内科协建设为支撑,给出了答案。学院的科学技术协会是一群“发明家”的“根据地”。在2024年11月一个平常的周五傍晚,英才学院学生李想和同学在实验室内,一起为他们所设计的“‘解放双手’眼动智能驾驶安全检测系统”进行测试。3377体育在英才学院,这样热爱科学、致力于将“所学”转化为“所用”的同学并不少见。“研创”的浓厚氛围,如今为电子科大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注入了动力,近一年来,以大一大二年级为主力军的英才学院学生共获省部级及以上竞赛荣誉、奖励共计140余人次。(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通讯员 张玥 记者 陈朝和)